轉載【28Hse.com】近日看到一則有趣新聞,話說某內地車廠,生產一款運動型車(SUV),外型酷似保時捷同期產品;保時捷大概已循法律途徑解決這種侵權行為,但內地一眾「波子車主」,卻自行發起行動,包圍土炮車廠的銷售中心抗議。原因據說是波子車主多次被人問及,是否買了A貨的國產車,然後自行貼上保時捷的標誌。明明是名車富豪的絕配,卻被誤認為充大頭鬼,難免氣結。

跟心理治療師阿寬談起,他說類似情況根本數不勝數。內地過去也曾出現過新樓盤開售,單位因應市況調整減價,引來舊買家包圍售樓處抗議的事件。在香港,發展商將新盤餘貨減價,之前的買家大概只會自嘆倒楣認命,鮮有所謂群眾聚集、抗議。至少在上一個周期,樓價大跌的年代,香港都未出現過舊買家抗議發展商減價的事件。

小市民動輒以群體行動「維權」似是現代社會產物,但這含混不清的所謂中國特色維權,或者反映內地社會在公共空間中一種心理反射:法冶信心問題。
在法冶的社會,守法的普遍性並不是出於不守法的後果,而是守法帶來「肯定的公平」,這種公平並不是預定的後果,而是侵權和維權間有合理和清晰的待遇及程序去為控辯各方找出入罪或脱罪的理由。所以公義的尋求就如人人都坐一模一樣的椅子,做相同的事情;同時,講法治的社會並不主張自救,皆因大眾相信政府可令法律公正執行。因此,不守法行為只是現代社會的極少數,眾人在法治裏,各安其位、各適其所。

在經濟學角度看,當不守法的機會成本低於守法時,前者便再不是少數,又如果執法部門以偏頗的面向對待所謂超然特權階層,不同層次和不確定的違法行為,將成為機會主義者追求多而又普遍的「尋租行為」,亦即謂貪腐的官、商、黑、民勾結。
阿寬再說國內人是否因法治的信心問題而出現如上的自救行動,他沒法求證,但在香港如發生A貨事件,應該沒有人認為法律無用,需尋求自救、要以行動伸張正義。如「自救」是類似執行私刑的踩線行徑,這反過來肯定會被法律所制裁!法律畢竟是對事不對人。

樓市自力拯救的政治考量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提出「房屋是要來住,不是要來炒的」的講法。乍聽這種說法十分正路,無甚特別。任何政府也不會說:「房屋是要來炒、不是要來住」或「房屋既可住、也可炒」的。但煞有介事,由國家元首曉諭國人「不可炒住房」,背後反映非自用的房屋交易已達相當嚴重程度。

各地政府都會限制物業炒賣,原因主要是避免資金過份集中,當樓市泡沫爆破時,嚴重影響經濟及民生。在中國,除了經濟因素外,亦多了政治考慮:民間資金過份投入樓市,當樓價急回時,影響卻遍及經濟、銀行體系,甚至會引發群眾聚集,進而蠶蝕社會穩定。此所以「房屋不可炒作」的告誡,不是由負責經濟的部長或國務院總理提出,而是勞動國家主席出馬。

對中國政府來說,較理想的樓市局面是移居城市的人口都可購入可負擔的住宅。樓價不要急升,引來無殼蝸牛埋怨,但也不可暴跌,引來一眾小業主維權抗議。此條鋼線當然不好走,但以中國的政治體制、政府掌控的資源,其控制樓價的效率或可望比其他類型的政府稍高?
或者有人會說,「樓價穩定、控制炒風」那是中央政府的想法。地方政府為了自身經濟利益,有動機不理需求,盲目興建新樓,弄得「鬼城」處處;同時,也可能有地方政府認為樓價高企可帶來財富效應,對穩定樓價的政策陽奉陰違。這些可能性當然存在,但當樓價影響政權穩定時,情況便完全不一樣,看看那些為名車維權的市民,再類比此群眾規模到海量住房家庭中,中國樓價如香港於1997年後下跌七成,可以想像其噪動必然驚人,甚至嚇人。

2017年,美息回升、美元強勢,政治素人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行事難以預期。來年肯定是多事之秋,但正是如此,可以預期北京會出盡洪荒之力,穩定中國的樓市。中國整體的經濟及樓市如果處於較為穩定的局面,香港樓市這個小池塘亦難興波瀾。穩定房價,已是維穩主義的重中之重。

 

作者 : 王建成

28hse.com

2016年12月28日

 

https://www.28hse.com/news/20161228/3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