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8Hse 三地產焦點 第七十五期 2016年8月17日]  為了紓緩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政府致力的增加土地供應,包括盡量善用現有市區和新市鎮的已建設土地和周邊地帶、研究維港以外適度填海等。事實上,增加土地供應要從多方面進行,房協近日宣佈推出「公務員建屋合作社」先導計劃,從而增加住宅單位供應。

計劃是協助將公務員建屋合作社重建成資助房屋,一來為有關單位的業主提供多一個渠道以改善居住環境,二來可供符合政府居者有其屋計劃申請資格的人士購買。

在先導計劃下,房協將代單位業主向政府繳付尚欠的土地補價,以撤銷其單位的轉讓限制。當房協和所有業主完成交易後,將向地政總署申請修訂地契及繳付所需的土地補價,繼而進行重建工程。合資格業主在交易完成後的兩年內,可獲准購買房協「住宅發售計劃」及「資助出售房屋」第二市場的單位。

然而先導計劃設有四大門檻,(一)以需求主導形式,業主須自行向房協提出申請;(二)項目需集齊100%業權份數同意重建;(三)申請地盤面積至少1,400平方米(約1.5萬平方呎);(四)有關項目預計日後的總收益必須足以支付發展及收購﹝包括兩次補地價﹞所需的成本,以符合「不虧蝕」的原則。

根據發展局的估計,現時約有85個公務員合作社具重建潛力,估計重建後最多可增加約4,000個單位。對此,筆者認為數量雖不多,但這的確不失為一個方法,為香港這個房屋短缺的沙漠帶來生機,惟門檻較高,以及計劃複雜,感覺頗難以實行。

首先,政府要求項目需集齊全數業權同意才可以重建,但找尋所有業權持有人有一定的難度,申請最後有機會胎死腹中,既浪費原有的資料,又不能增加房屋供應。雖然對於有些單位因業主離世前無預立遺囑,或無法聯絡業主而導致合作社未能取得100%業主參與,政府推出了中介服務,但根本不知其成效如何。

另外,不得不留意的是,即使集齊了100%業權的同意,房協亦不一定會接納任何申請,並會保留在任何時間拒絕任何申請的權利和酌情權。事實上,當房協收到公務員事務局發出的豁免信,和地政總署就撤銷轉讓限制須補的土地補價之要約時,會評估重建計劃依據不虧蝕原則的財務可行性。

「不虧蝕」這個問題,市民根本沒法計算,甚至應該說他們不會知道是如何計算。如果屆時房協宣布該項目是虧蝕的,即是不接納重建計劃,市民根本沒有方法補救及改變結果,最終只是白忙一場。除此之外,即使業主成功申請,計劃建議的收購價亦未必能符合所有合作社樓宇業主的期望。

因此,基於以上種種因素及考慮,筆者相信計劃反應不會熱烈。正所謂「萬事起頭難」,要市民理解及接受計劃是需要時間的,現階段,政府只好靜觀其變,適時檢討計劃的成效,或者可以再從其他方面研究如何增加房屋供應。香港的房屋問題是不能一朝一夕解決的,政府只好繼續堅持,一步一步來,不能半途而廢。

 

[28Hse 三地產焦點 第七十五期 2016年8月17日]

http://www.28hse.com/news/20160816/3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