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28Hse.com】樓價後向人人關心,筆者不是先知,沒有預言的能耐,只能把市場片面、零碎和殘缺的資訊作整理,嘗試做一點歸納和分析。今次講的是近半年熱爆的發展商一按,筆者簡稱為地主頭按。

近年一手樓市的新特色是,多家發展商透過旗下財務公司,為新盤買家提供整筆高成數一按。先前說過對於發展商而言,提供一按是以密集資本換取延後的利潤,當中涉及的不是價值判斷「應不應」的考量,而是操作上「得唔得」的問題。今次將了解這個作業對市場的影響。

細節中的魔鬼

我們早前統計31個有提供此類一按的樓盤,其中涉及13家發展商共31個樓盤,至去年12月初,這些樓盤共售出2539個單位,其中1113宗成交(約44%),買家選用包括發展商高成數一按的付款安排。以平均樓價600萬元、八成按揭計算,涉及大約53億元貸款!

不過,最終會有多少買家真的取用這類按揭,會存在一定變數,例如上述1113宗成交中,部分可以選擇發展商提供的二按;買家最後可能會取用,也可能不會取用有關備用一按。這裏的分别是,若然這些買家全部選用二按,銀行仍會分得約40億按揭貸款,餘下則為發展商的的二按。關鍵問題是地主頭按的渗透率(penetration rate)有多少?

細看幾個標榜一按「包批」的樓盤,選用此等融資安排的比例較高,某新盤建築期付款涉及此類安排,去年10月至12月初售出975伙,當中583宗成交,即近六成買家選用地主頭按。另一個大型發展商推出的新盤雖然也有提供七成一按,但沒有包批承諾,615宗成交中,只有77宗,即12.5%買家選用有關安排。

筆者估計,那些選用發展商「包批」按揭的買家,最終取用地主頭按的比例亦偏高,10個選用有關付款安排的,6個可能最終正式提取有關按揭。原因是當這類物業入伙時,銀行估值可能有變,此等按揭卻提供買價上會的保證,買家較大機會到時選用唯一可行按揭完成交易。

發展商推出此類付款安排,貸款額既不受市價下跌影響,又不需入息證明,目標當然是散貨。因此不少人認為,高成數一按的出現,是對後市信心不足的表現。但故事可由另一方向解讀:發展商其實對收回借款有一定信心,以其貸款金額規模之大,似乎不太擔心貸款壞賬,原因可能在於發展商也不預期樓價會大跌。這點跟唱淡的樓市專家有明顯不同的取向!大家須知在資本主導的市場,意見沒有什麽價值、誰投入真金白銀才是較可靠。

甩骹式下跌和減辣的負回饋

目前兩家大型地產代理都看淡來年市況,認為一手樓價將普遍低於同區二手。根據1997至2003年的經驗,情況的確是一手帶領二手樓價向下。但加入地主頭按的因素,筆者認為有關歷史未必會完全重現。發展商高成數一按為新盤帶來新的賣點,除非連此個賣點也吸引不了買家,否則一手樓未必需要競相減價。

過去沒有地主頭按的年代,買家選用建築期付款,潛存的風險便是因樓價下跌,令估價不足而買家難以借取足額的樓按;財力不足的買家便只好撻訂離場,發展商收回一批單位,在市況轉差下只好減價去貨,同時在傳媒報道下,更擴大樓市跌勢,連鎖效應不可忽視;筆者稱之為「甩骹式下跌」(dislocation)。今天的地主頭按,删減了估價不足的問題,無論買家在什麽時間成交,譬如是90日成交抑或300日成交,都不必擔心樓價下跌的問題。換言之,地主頭按減低了樓價下跌時,一手樓估價不足,撻訂個案放大跌幅的風險。如果這是計算之內的設計,設計者真是高人也!

另外,以上述約1000宗涉及地主頭按的交易計,已估計涉及約60億元,目前一個月銀行按揭取用金額都不足200億元,一眾發展商已成為按市的新勢力。一般估算,如地主頭按規模達120億元一年,已佔銀行一年按揭比重約6%。此種新按揭品種,其實已静俏俏將風險由銀行移走,直接降低了體系的風險。

地主頭按的出現,是要應對金管局限制按揭成數的逆周期措施(簡稱辣招),可以理解為發展商的自我減辣行俓。但這個應對方法亦成功地令銀行少做了按揭生意;更正確的說法:少了向邊缘借款人敘造按揭。辣招的推行就是要銀行迴避那群邊缘借款人,而吊詭的是發展商推出,用以應付辣招的手段,卻反而成全了辣招的目標。大家可看到此中吊詭性的減辣負回饋關係?將來只要統計這類按揭的數目,就能在壞賬上量化辣招的功勞!

作者 : 王建成

2016年7月06日

28Hse.com

原文刊於信報網站

http://www.28hse.com/news/20160706/3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