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網 產經專欄 ] 近日樓市最轟動事件,可算是「舖王」波叔被入稟法庭追債。傳統智慧話「磚頭」有價,但講到底,物業終究不是硬通貨,在需要錢應急時,沒承接的物業其實與磚頭無異!有人問為何小弟一味睇淡?除了深信貴到癲的港樓難以持久外,最重要是在一面倒睇好樓市中,略盡綿力平衡雙方觀點,提醒上車人士注意風險而已。

講起一面倒,最近小弟開心大發現,睇淡陣營中多了一位長期睇好樓市的KOL。該名KOL自爆2003年起,每年都買入小型兩房單位及車位,至今持有30多個物業,保守估計其身家過億。他早前轉軚話,不看好今年的港樓,不會再買樓,同時呼籲不應再盲目追求樓價增長。是甚麼令一個大好友睇淡樓市?小弟上周提及的四大冧市原因或可解答一二,有興趣者可稍移玉步(http://bit.ly/3s2SKWw )。
 
此外,香港樓價之所以領跑全球,正是過去數十年的安定繁華,令香港人、內地人乃至海外人士都願意付出高溢價買樓。但以香港目前處境之惡劣,相信是日佔時期以來最嚴峻。香港夾在中美之間,動輒得咎,營商環境轉差,經濟難有起色,且社會瀰漫不安情緒。
 
但近日仍然有人話香港不怕移民潮,內地會安排精英南下,填補因移民而流失的人才及資金。請各位看官設身處地想一想,假如你是「多金」的內地精英,明知香港為是非之地,而內地發展空間更大,正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有甚麼理由促使你來港「共苦」、捱貴樓?
 
講到底,炒舖、炒樓都是建基於對未來的期望,且香港地買樓從來不是Full Pay買,大多需要向金融機構借錢買樓。雖然市場人士一直向大眾灌輸「槓桿愈大證明能力愈大」,但是諗深一層,審慎理財才是致富王道,富豪大多以勤儉、做實業發家,鮮有靠炒賣起家的富豪。
 
甚至本港樓市最大參與者、屬於制定樓市遊戲規則的本地大型發展商,其負債比率其實不高。但屬於「韮菜」級別的小散戶,反而傾盡家財,再借上8成、9成按揭上車,博樓價升值求發達,是否過於一廂情願?
 
話說回頭,近日香港第4波疫情已有緩和迹象,未來若放寬禁聚令,短線或有樓市小陽春。但只要香港的經濟基調不改,樓價只會有跌無升。以代理樓價指數作標準,2019年6月底及2018年的8月中的高位約190點,小弟估計向下跌2成是最低消費。換言之,樓價起碼重回2015年至2017年水平,首次置業人士請考慮清楚。
 
東網 產經專欄 作者 林南冧
2021.01.11.Mon